2014年2月5日,正值中国春节期间,英国超豪华跑车制造商阿斯顿·马丁发布公告称,将召回自2007年11月以来生产的大部分跑车,其中包括2007年11月以来生产的所有左舵车型以及2012年5月以来生产的所有右舵车型,总计17590辆。召回的原因是,这些车辆的油门踏板杆可能断裂,从而增加撞车风险。
阿斯顿·马丁旗下车型售价高昂,这样大规模召回本就引人注目。不过,此次召回能引起如此巨大的轰动效应,主要则在于阿斯顿·马丁官方公布的召回原因。
阿斯顿·马丁方面表示,此次召回是因为发现中国一个次级供应商在供给公司的零部件中使用假冒塑材。据悉,阿斯顿·马丁在向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提交的文件中表示,负责塑造油门踏板杆的深圳科翔模具工具有限公司(Shenzhen
Kexiang Mould Tool Co. Ltd。)未按要求采用杜邦公司的塑料,而使用了东莞一家名为东莞合成塑料有限公司(Synthetic Plastic
Raw Material Co.
Ltd。)的塑料材料,后者仿冒了美国杜邦公司的塑料。由于油门踏板杆的制造材料使用假冒塑材,在特定情况下油门踏板杆有可能出现断裂,因而会增加撞车风险。
这样的召回原因“成功”地让阿斯顿·马丁把公众对其质量体系的拷问转移到了本就脆弱的“中国制造”一事上,一时间舆论哗然。但随着召回事件的推进,更多的疑问也随之产生:即阿斯顿·马丁在长达半年多的调查之后竟然把问题归咎在一家名不见经传、连官网都没有的中国小供应商身上,这“不可思议”的理由是否就是事情的真相本身?倘若是,那么谁主导了这家小供应商接下了阿斯顿·马丁的单子呢?倘若不是,那阿斯顿·马丁这种不顾品牌形象的“自杀性”召回又源自于何?
召回“罗生门”?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3年5月份至今,阿斯顿·马丁因旗下车辆油门踏板存安全隐患已在全球实施多次召回,此次召回应为其第二度扩大召回。
对于此次召回,阿斯顿·马丁方面表示,预测召回将导致其损失150万英镑,约合1491万元人民币(6.0649, -0.0020, -0.03%)。
据悉,召回也将涉及中国地区。阿斯顿·马丁日前确认,因油门踏板问题引发的全球大召回在中国地区将涉及1094辆汽车。目前,该企业已与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合作处理召回事宜。
阿斯顿·马丁中国区市场传媒经理Daniel Redpath阐述了召回的起因。Daniel
Redpath表示,阿斯顿·马丁的油门踏板总成是由一级供应商英国Precision Varionic International
Limited公司提供,其中油门踏板臂由二级供应商香港Fast Forward Tooling (HK)
Ltd提供,不过,这家公司又将踏板臂的铸模工序外包给了三级供应商深圳科翔。
阿斯顿·马丁方面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问题出在三级供应商深圳科翔,这家公司采购了东莞合成塑料有限公司提供的假冒伪劣杜邦材料。其发言人宣称,阿斯顿·马丁将在2014年尽快将踏板臂的生产从中国转移至英国
不过,对于阿斯顿·马丁的说法,深圳市科翔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昂却选择了一口否认。“我们是个小厂,怎么可能接到阿斯顿·马丁的订单。再说,我们也没有这个生产能力呀。”张志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该公司的面积仅800平方米左右。最多的时候有三四十名工人,现在只有十来名工人。主要业务就是给客户提供零件样品铸模。平常只能接到一些国内小企业的订单。
这样的两面说辞也让此次阿斯顿·马丁的召回看起来迷雾重重,一名接近阿斯顿·马丁中国区域的相关人士表示,这其中也许是因为深圳科翔模具有限公司作为三级供应商,在与二级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时并不会提到阿斯顿·马丁,而科翔也可能确实不知道踏板是装配到阿斯顿·马丁旗下车型。
但即便如此,高端豪华跑车代表的阿斯顿·马丁,将部分零部件生产层层转包给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这样的组合看起来也并不合理。而且,作为一个超豪华品牌并且产销量并不高,在7年后才发现所采购的零部件存在问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阿斯顿·马丁的零部件采购体系及质量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我们与我们的一级(直接)供应商以及众多二级供应商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众所周知,对所有汽车制造商来说,供应链管理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阿斯顿·马丁采购总监Gary
Archer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双输结局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汽车行业内出现质量问题时,鲜少有整车企业直接将其供应商推到风口浪尖。而从目前国外媒体的反应来看,阿斯顿·马丁将召回原因推到“中国制造”上的做法,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转移火力”的作用。
一直以来,“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背负着不太好的名声,在向“中国创造”迈进的道路上步履艰难。中国零部件供应商亦正在努力挣扎,试图走向更为广阔的国际平台。诸如此次事件,无疑影响一部分日益壮大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声誉。
而对阿斯顿·马丁来说,此次召回也堪称“屋漏偏逢连夜雨”。近年来,其跑车的销量并不佳。2007年,其达到了销量7900台的历史最高纪录,随后便一路走低。2012年,阿斯顿·马丁汽车销量已降至约3500辆,腰斩一半有余。销售量的下滑导致了公司持续的亏损。据《每日电讯》报道,2012年阿斯顿·马丁损失利润额高达246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400万元)。
事实上,这样的业绩也让阿斯顿·马丁的股权处在了不断的变动之中。2007年它被福特公司以9.2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Adeem
Investment of Kuwait、Investment Dar和英国商人John Sinders创办的合资公司,而2012年科威特Investment
Dar公司又与意大利Investindustrial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达成由后者收购阿斯顿·马丁37.5%股权的协议。2013年,阿斯顿·马丁为降低研发成本,还欲出售部分股权给戴姆勒,以进行技术合作,联手开发新车型。
有分析认为,上述亏损事件及股东变化或也成为了间接影响阿斯顿·马丁对产品质量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或许是成本压力默许了这种情况的发生。”该分析人士表示。
此外,关于阿斯顿·马丁的召回,也有一种阴谋论的说法。据悉,2012年年末,意大利私募基金Investindustrial入主阿斯顿·马丁后,Investindustrial一直想挤走阿斯顿·马丁现任CEO
Ulrich Bez。对于Ulrich
Bez来说,其重要的施政纲领就是施行外包化,而“外包化”对于讲究血统纯正性的超级奢侈品而言,显然是个忌讳词语。因此,这次事件的内幕,有可能是“新王”想借此来灭“旧王”威风,从而在企业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Add: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新田社区环观南路72-6号尚美大厦1628号
Tel :0755-2104 7619
Fax :0755-2810 6561
Mob : 186 6459 2067